古人有云曰:命好不如运好,运好不如流年好。所以一个人的命运也是要分开来看的,要是一个人命好但是运不好,那一辈子也很可能过得比较坎坷的。那么大运看天干还是地支?大运流年断吉凶口诀!要怎样来进行分析和解读呢?来看看八字的介绍吧。
大运看天干还是地支?
看大运关键是地支,辅助参考是天干。需要看大运对喜用神是否帮扶,就能看出这个大运吉与不吉。
1.一般来说,运支在十年中为原命局各五行的旺衰来源,因此运支显得比运干重要一些。但在论命局组合时,干有干的组合,支有支的组合,天干可直接地对日干或其他干发挥作用,而地支只能通过透干才能对日干或其他干发挥作用,不可能用一句肯定的结论来回答大运干和支哪个作用更大的问题。这一是要看大运干支自身组合所决定的是干的力量大还是支的力量大,如是相生组合,如(甲子、丙寅),刚受力者力大,(如甲子中的甲,丙寅中的丙),如是相克组合(如乙酉,壬午),则双方都减力,主克者(如乙酉中的酉,壬午中的壬)力更大。如为干支一气组合(如辛酉、癸亥),则干支互为助力。
2.要看与命局四柱干支组合中,谁最能使原来不平衡的命局趋于平衡,或使原来相对平衡的命局失衡,谁的作用就更大。
3.要看谁在流年遇旺地,谁最能得太岁生扶,谁的作用就更大。
大运流年断吉凶口诀
大运流年要分清,旺衰休囚看分明。
大运地支要为重,流年天干占上风。
大运主管十年整,上下五年分得清。
顺行先把天干看,逆行先把地支明。
大运要好六分好,流年只能占四成。
大运流年冲合化,其实都在变化中。
大运流年用受刑,总有吉来没有凶。
大运流年忌被刑,本年无吉定有凶。
大运流年用被合,此运流年必见凶。
大运流年忌被合,流年大运不成凶。
大运流年用被冲,此年由吉变成凶。
大运流年忌被冲,富贵吉祥此年逢。
大运流年用受克,天克地冲命归终。
大运流年忌受克,逢凶化吉保太平。
日主流年天干合,婚姻之中起风波。
日主地支流年合,此年婚姻必占克。
流年天地鸳鸯合,不是结婚就情多。
大运流年合成功,化出之神信息多。
化出喜神方为贵,化出忌神凶事多。
正官沐浴怕刑伤,煞见逢财不可当。
财怕劫来劫怕财,财官最忌遇空亡。
财刑财地财官害,印行印地运有伤。
运要逢冲需有祸,七煞多了寿不长。
食神最怕刑冲克,偏印遇食一命亡。
金衰必在火丘死,火死必在水上亡。
水病原来怕戊己,木绝不可行西方。
金衰木绝土怕养,水病火死不久长。
戊土东方必有害,五路阴阳要身强。
要看生年补日月,吉凶祸福袖内藏。
中央戊己随风格,定做他亲不还乡。
无官无印无依靠,抛家离业在外方。
死墓绝胎中年怕,刑伤绝地怕空亡。
寅卯最怕天罗网,辰戍丑未卯酉伤。
火地金猪南方落,聚火成炉有灾秧。
冠带临官少年好,财官双全又去祥。
中年交胎风光好,夫唱妻随子成行。
老来交养增百福,公子公孙列满堂。
长生最怕中年克,身强体壮进田庄。
全阴全阳僧道命,苦恋红尘有灾殃。
少年交衰不久长,中朝尽是苦奔忙。
做事不能随心愿,又怕克早父离娘。
虽然父母双全在,父东子西各一方。
父母盼你不见面,母子见面泪成行。
四柱要是犯驿马,一心飘荡在外方。
家有贤妻你不爱,老婆子女看不上。
出外有说义有笑,终朝不想四家乡。
花钱如同长流水,回想起来悔断肠。
这是男女破败运,不由本身做主张。
死墓绝胎中年怕,刑伤绝地怀空亡。
甲乙中酉空亡地,乙庚午未不可当。
丙辛原来空辰己,丁寅壬卯有空亡。
戊癸原来空子丑,学者需要记心上。
官带临官少年好,不怕财官怕刑伤。
万世家财难保守,如同风吹草上霜。
做事不能随心愿,伤财好像大风扬。
五谷丰收田苗败,好事一做不成张。
中年要交帝旺运,财禄享通进田庄。
老来要交长生运,运行绝地怕空亡。
花钱花尽死依靠,如同风吹草上霜。
轻霜不落黄霜落,老来一时上黄凉。
此是一部断运篇,需要学者仔细详。
天干地支是否相克白马不会怕青牛,猪猴一定到白头,鼠羊一定不会休,天干地支论农历,19几几属上帝,互相包容,忍让,真正关心对方,克也变不克。送您上词一首,敬祝相守至白头。
天干地支相合相冲什么意思?从地支相合上讲:
子与丑相合,寅与亥相合,卯与戌相合,辰与酉相合,巳与申相合,午与未相合。
从地支相冲上讲:
子与午相冲,丑与未相冲,寅与申相冲,辰与戌相冲,巳与亥相冲。
从地支相刑上讲:地支所代表的正五行之间通常不直接论生克关系。如果地支五行之间直接论生克,就无法体现地支之间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各种关系,因此就出现了地支相刑。除了“相合、相冲”外,“相刑”是地支之间的一种复杂关系的表现形式。
①子卯相刑
子卯相刑是有条件的,先要衡量二者相生是否适量,子刑卯是因为卯木不需要水时而水太多,卯木对于水的过度行为不满意,对卯木产生了危害;卯刑子是因为卯木需要水时而水又太少,子水不能满足卯木的正当需求,卯木的行为对水不利,故称为子卯相刑。只有子卯在量与质相当时,水才能适量生木,或木能适时适量吸收水,这种子卯关系可以不以“刑”论。八字地支子卯关系按命局、岁运对水木之喜忌论吉凶;在命、运局中,地支中水多水旺,子卯相见,天干不透甲乙木而透壬水和癸水,此为子刑卯,在命、运局中,地支中木多木旺而水少水弱,子卯相见,卯刑子。
②丑未戌三刑
丑未戌三刑成立的条件是丑未戌三支在生辰“八字”中同时出现,且命局或岁运必须有戊或己土透出,如果没有戊、己土透出,则只有相刑之意,而无相刑之事。丑未戌三刑之力等于土的三合局,并大于其它三合局的力量(辰戌丑未之土局除外)。凡与丑未戌共支的其它三合局,均以丑未戌相刑为主。丑未戌三刑有吉有凶,何时为吉,何时为凶,以命局对土的喜忌而论。
③寅巳申三刑
此三刑的条件也是寅巳申三支在命局***见。但寅巳申相刑,并不是循环相刑无终无止的,实际上寅巳申相刑,如果具备了火旺的条件即寅与巳两支必有一支透火,则寅巳相刑火旺,这样就可以刑去申金;如果命局具备了水旺的条件,那么旺火就能克去巳水,并且水还可以生木。要准确判断出寅巳申三刑的吉凶,首先要搞清楚寅巳申三刑在什么情况下水旺、火旺,并根据相刑后各个福行的旺衰对命局日元的影响来判断凶吉。
④辰午酉亥自刑
其成立条件是自刑之本气透出、且命局中辰见辰、午见午、酉见酉、亥见亥或者辰午酉亥同见,自刑产生的后果,犹如下反上,少反老,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从地支三合上讲,地支三合局的构成:
申子辰三合成水局,寅午戌三合成火局,亥卯未三合成木局,巳酉丑三合成金局。
从地支三会上讲,地支三会局的构成:
寅卯辰三会成木局,巳午未三会成火局,申酉戌三会金局,亥子丑三会水局,辰戌丑未会成土局。其中三会局的五行力量>三刑>三合局>半合局>六合。
八字天干地支相克暗示将有哪些暗示天干和地支均有五行所属,但各成体系,不存在相克。但是,天干与地支组合五行相互是会有影响的,为了便于理解,引入纳音五行的概念。如,天干甲(五行为木),地支申(五行为金),金本克木,但甲申纳音五行为泉中水。
天干地支与五行相生相克有何关系?五行是构成世上万物的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它们是变化无穷的,高深莫测的,五行的创立,准确地模似了自然界的基本状态,事上万物生息变化都,都离不开这五行,它们的顺序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水在北方居子位,子为阳之初一,故水为一;火在南方居午位,午是阴之初,故排第二;木在东方阳位奇数依次排第三,故木居第三;金在西方西属阴是偶数依次排第四,故金为第四;土在西南方,属阳为奇数依次排第五,故土第五。然而土居中央,是其水、火、木、金生成的前提。
常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金:庚、辛地支金:申、酉
天干木:甲、乙地支木:寅、卯
天干水:壬、癸地支水:子、亥
天干火:丙、丁地支火:巳、午
天干土:戊、己地支土:丑、辰、未、戌是结合天干地支的属性,然后把自己的身主和命主结合!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预测的!金:天干的庚、辛地支金:申、酉
木:天干的甲、乙地支木:寅、卯
水:天干的壬、癸地支水:子、亥
火:天干的丙、丁地支火:巳、午
土:天干的戊、己地支土:丑、辰、未、戌然后以日干支为身主,年干支为先祖月干支为夫妻时干支为子女从中推算干支的生克关系和硬弱!
水鸡命的天干地支・相克甲申,乙酉水命。乙酉的鸡命地支克天干。
地支相生相克不清楚阁下想要问什么?
为什么要分开讲是什么意思?
地支属性定了,比如申酉地支属性属于金,金生水。亥子壬癸属于水,申金生胆水或者子水或者壬癸水。
什么是八字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相生,相克,相害相刑相生相克你好,干支的生、克、冲、合、刑、会、害、穿、晦、脆等关系,非一两句话所能说清楚的。属最基础的知识,你可买本预测万年历,上面有较全面的介绍。祝你顺利!
夫妻年命天干地支相克结婚好吗所谓的相生相克,似乎没什么依据!
在八字学说中,地支刑害冲克破是五行之气在四长生、四帝旺和四墓库之间相互作用的状态,主要涉及十二地支的相互关系。
1.地支相破:指的是四长生、四帝旺和四墓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四帝旺中子破卯、卯破午、午破酉、酉破子;四长生中由于各种五行之气均处于阳气初生的薄弱阶段,所以他们之间的战克还不是很剧烈,破坏程度较轻;四墓库中的破是同行之间的内部矛盾,应用较少。地支相破包括:子酉相破、卯午相破、辰丑相破、未戌相破、寅亥相破、巳申相破。
2.地支刑:有子卯相刑和寅巳申相刑。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寅巳申相刑为三刑。
3.地支害:地支中有六害,分别是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戍相害,其象是不合。
4.地支冲:地支中的六冲分别是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戍冲和巳亥冲,其象是冲动、冲散、变动、分离等意思。
以上是地支刑害冲克破的基本含义,它们在八字推算中有一定作用,但请谨慎使用,因为这些并非现代科学理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