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虽无福报,祸事已远!
大致意思如下:
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虽然没有福气的回报,但是祸事也已经远去了。
大白话就是:别管以后怎么样,从现在起多做好事,虽然不会有做好事的回报,但是祸事也会远离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意思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
1、五代冯道的《天道》: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2、明代佚名的《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一、天道
[原文]
天道
[唐 ]冯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译文]
贫穷富贵都是天意,不需要长吁短叹。
只要把握现在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管将来会怎样。
冬天过去了冰雪就会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开放。
你要是能参悟这个道理,就能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看透彻了。
[注释]
穷达:困顿与显达。
何劳:何须烦劳,用不着。
但:尽管;只管。
[作者简介]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二、增广贤文
[原文]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译文]
只管专心去做好事就可以了,别计较前途会怎样。河道变窄水流就会湍急,人在危急关头就会急中生智,有应急的策略;明确知道山中有老虎,就不要到有虎的山上去了。
[背景]
《增广贤文》于明朝,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赏析]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踏踏实实的把应该做好的事情都做好了,不要考虑以后会怎样怎样,计划赶不上变化,对未来规划的再好,不踏踏实实的做好应该做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只要多做善事无愧于心,就不必为自己将来的命运担忧。从而隐喻“人做事天在看”、“善恶必有不同的报应”。
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若在前方有人指引,莫要盲目的跟从,眼见不一定为实,遵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全诗: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远报儿女,近在己身。
苍天有眼,报应分明。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译意:各位不要做恶事,应奉行善事,往长远了说(做善事)会使儿女有好报,往近了说,便会使自己受益,上天是有一双明察世事的双眼的,善报恶报都会分的清清楚楚,就去做好事,不要问结果。
定场诗:
曲艺术语,相声、评书等曲艺演员等在演出节目前,往往先念诵四句或八句诗,诗句往往诙谐幽默,短小精悍而让人印象深刻,为的是快速聚拢观众耳音,以便演员马上进入表演,这样演员先定住了场,故称为定场诗。
拓展内容:
郭德纲常用的定场诗:
1.
伤情最是晚凉天,
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
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
荼靡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新雨月,
也难如钩也难圆。
2.
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
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
说甚龙争虎斗。
3.
大将生来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将军(先生)解战袍。
注释:这首诗大大的有名,原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送毛伯温》。
4.
八月中秋白露,
路上行人凄凉。
小桥流水桂花香,
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
清早览罢文章。
十年寒苦在书房,
方显才高志广。
注释:此词奥妙在于每句首字均是前一句末字的一半。
5.
曲木为直终必弯,
养狼当犬看家难。
墨染鸬鹚(鹭鸶)黑不久,
粉刷乌鸦白不坚。
蜜饯黄莲终需苦,
强摘瓜果不能甜。
好事总得善人做,
哪有凡人做。
注释:此诗"鸬鹚"一词疑应为"鹭鸶"。因鸬鹚常为黑色,与墨染黑不久矛盾,而鹭鸶则常为白,符合诗意。此问题恐是因为定场诗源自师徒相传而误。
6.
山前梅鹿山后狼,
狼鹿结拜在山岗。
狼有难来鹿答救,
鹿有难来狼躲藏。
箭射乌鸦蓬头起,
箭头落在狼身上。
劝君交友需谨慎,
千万莫交无意郎。
7.
金山竹影几千秋,
云索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银月滚金球。
远自湖北三千里,
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透,
天缘有分画中游。
8.
天为罗盖地为毯,
日月星辰伴我眠。
何人撒下名利网,
富贵贫困不一般。
也有骑马与坐轿,
也有推车把担担。
骑马坐轿修来的福,
推车担担命该然。
骏马驮着痴呆汉,
美妇常伴拙夫眠。
八十老翁门前站,
三岁顽童染黄泉。
不是老天不睁眼,
善恶到头报应循环。
意思是: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
出处: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原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译文:只管专心去做好事就可以了,别计较前途会怎样;不做那些求神拜佛的事,就表示他是好人。河道变窄水流就会湍急,人在危急关头也会有应急的策略;明知道山中有虎,就不要到有虎的山上去了。
:
作品背景:
《增广贤文》于明朝,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作品赏析:
踏踏实实的把应该做好的事情都做好了,不要考虑以后会怎样怎样,计划赶不上变化,对未来规划的再好,不踏踏实实的做好应该做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只是单纯解释这句话,我想你也不会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任何一本工具书都能解决问题。
但既然你能在直播间中问出这个问题,想必问题要比这句话复杂得多,只是你不愿说出来而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从这几句话着手分析你的问题,帮你解决困惑!
01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应该如何解读?
在分析问题根源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应该如何解读?
这句话有两个出处,分别为五代时期冯道的《天道》:“但知行好事,莫问前程”;以及明代的《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从原文出处来看,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意思就是自身要多做善举,做好当下,不要思考之后的发展。但这只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对你而言,字面意思无法解决你的困惑。
对你而言,所谓“但行好事”,是指你认为这件事情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正确,就是好事。
与之相比,“莫问前程”则是做一件事情的内在动机或内在动力。
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件事情需要去做时。如果这件事情是你发自内心愿意做的,那么此时的你会毫不犹豫地做下去。即便遇到困难也会想方设法解决。
而当这件事情是你十分厌恶,或出于某种动机而不得不去做的时候,在完成这件事情时便会让你的内心产生疑惑。
此时的你不清楚这件事为谁而做,为什么而做。同时也会产生犹豫的感觉,犹豫这件事情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在完成这件事情的同时也会对自身的未来和发展感到焦虑。
这时的你会觉得完成这件事情并非本意,完全是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做,会感觉自己有种在被迫“恰饭”的感觉。
这就是对你而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解读。
解读虽然简单,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你的真正困惑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如果我做了某件事情没有回报,那我的付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你并不是一个喜欢“躺平”的人。你希望自己能够在有限的人生中有所作为,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境遇。
你的内心深处对目前的状态十分抗拒,既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想混吃等死,很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但这些改变出于种种原因并未成功,因此你只能在原地不停地打转,反复用自己的失败和缺点折磨自己,自我消耗。用现在较为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间歇发图强”,在遭遇失败后“持续性混吃等死”。
这种状态下,你的精神状态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习惯等都会出现问题,你的同事和朋友也会在无形之中和你产生疏远。
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你才会每天都想一些“没意义”的问题,在无形中消耗自己。什么都想做,而又什么都不想做,在冲突与障碍中“自我消耗”、“混吃等死”。
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你现在的状态,源于你“内在动力”的不足。
02
为什么“内在动力”不足?
所谓“内在动力”,是指自己心中所产生的欲望。这种欲望为你的行为提供自然力量,可以让你自主选择进行或坚持某一项活动。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的需求。
通常来说,“内在动力”源于自身的兴趣、目的或需求,不受外部环境或压力影响。同时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人们所采取的行动、品质和特征。
关于“内在动力”不足,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个体状态的不同也会导致出现“内在动力”不足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目前来看,你会出现“内在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心惊测吉凶子时23:00-00:59:有尊长人来,大吉。丑时01:00-02:59:吉祥临身,大吉。寅时03:00-04:59:将化凶为吉。卯时05:00-06:59:将得财...
吉凶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