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来实际意义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如来为释迦牟尼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佛有十种称号,“如来”是其中之一。
二、
“如来”即是“佛”,“如来”和“佛”实际是一个意思。
方云禅画入门便悉弥勒笑...不如时与世尊交
一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有十大“名号”。但是,虽称十号,一般皆列举十一号。
如《妙法莲华经》云:“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说十号经》云:
“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是等经所说的有关“如来十号”,大致文词接近甚至全同。
(“十号”义且不解)
举出十一号,而仅云“如来十号”,故诸经论便多将其中某两号合作一个,即:或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如《佛说如来十号经》);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成实论》);或将“应供”、“正等觉”合为一号;或将“善逝”、“世间解”合而为一……如是等有种种异说。
近现代天台宗的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也提及:
“按如来十种通号,读之实为十一种,诸经解说不一:大经解释为十一句,大论合“无上士、调御丈夫”以为一句,乃至“世尊”为第十句。《成实论》与此同。……《法华经》列十号之处最多,古德解释甚略,亦未详及十与十一之所以。……亦曾探询由印度归来之士,据云亦读为十一种,想此为译经时句读之误。大师以此原为十种,而解释则成十一种,殊与事实不符。且讲时费解,亦甚含糊其词……”
实际上,这个问题,若翻阅过藏经里有关佛教音义书,倒是可以解决的。
如《慧琳音义》卷一《大般若经》:
薄伽梵:
五印度梵语也。《大智度》云:如来尊号有无量名。略而言之,有六种,薄伽梵是总称也。义曰众德之美,尊敬之极也。古译为“世尊”,世出世间咸尊重故。《佛地论》颂曰:
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种义差别,应知总号薄伽梵。
此为文含多义,译经者故存梵言。后有梵语及陀罗尼句,准此应知。
《玄应音义·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第一卷》
婆伽婆:
旧译云“有大功德”,至圣之名也。下言薄伽梵。“薄伽”,此译云“德”;“梵”,此言“成就”。义众德成满,名“薄伽梵”。又此一名,总摄众德,余即不尔,故诸经首,皆置此名也。
这里所释的“薄伽梵”和“婆伽婆”,就是一般如来十号里的“世尊”。如玄奘所译之《药师经》里便作:
“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
依《慧琳音义》和《玄应音义》则可以知道,这里,“十一号”的最后一个名号——“薄伽梵”,是“总称”,“总摄众德”。
如此,便可以明白:“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就是“如来十号”;而后一个“薄伽梵”,则是“总称”,以“总摄众德”。
三、
佛的三身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
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一、礼佛的意义
礼拜对于修行的意义极为重大,能以此强化三宝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把自己的东西提供给三宝,尽自己所能的去做。礼佛供养可以包括金钱,但金钱不是唯一的供养方式,可以供养清水、食物、鲜花,也可以提供服务。记住,重要的是心意和动机。根据经典,有六种修行方式:读经、抄经、礼拜、供养、忏悔、说法。打坐是比较特别的修行方式。古代人们修法时,总是由那六种修行方式开始。
礼佛是让我们开发觉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修行方法,一方面又让我们懂得感恩、懂得谦虚。这个谦虚不是自卑喔!谦虚是看到自己的不足,愿意虚心学习。
报恩: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觉悟,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供养佛菩萨是纪念老师,感恩不忘。
见贤思齐:佛是凡夫修成的,供养他的形象,提醒我向他学习,也要成佛。要学佛的存心立愿,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样样向佛学习。不能把佛菩萨当神明看待,那就迷信了,就错了,就把佛教变成宗教,就不是教育了。
礼佛还让我们的身心更柔软,懂得低头,懂得谦虚。
二、礼佛供品的含义
香:代表戒定真香,提示人们要熄灭贪、嗔、痴,见到香,闻到香,知道自己要修戒、定、慧是修学的目的。上香以三支为宜,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灯:象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每个人都要有奉献精神,舍己为人,为社会服务。灯代表智慧光明。意即提醒世人要追求智慧,以去除愚痴。
水:水是干净的、清净的,代表我们的心要象水一样的干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佛前供一杯水,要想到我们的心象水一样清净、平等。
花:花代表因,代表修德。供花提醒人们平时一定要注意修德,花开了以后,才会结果,花开得好,果才能结得好,佛前供花,代表修善因,只有常修善因,将来才能得到好的果报。
果:果代表圆满,是圆满功德之果。水果不是供给诸佛吃的,是教我们看到果时,提醒自己要深信因果,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三、五树六花
据佛经,佛主释迦牟尼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生于无忧花树下,成佛于菩提树下、圆寂于娑罗双树下。
五树: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或椰子
1、菩提树:原名为毕钵罗树,为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佛的成道树,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因创建了佛教,因此菩提树成为人们敬仰的神树;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每个成佛之人都有自己的“菩提”,我们植菩提树也是为自己种福田,积功德。佛陀也将菩提树比喻为菩提心,菩提心能除一切虚妄,分别贪嗔痴等诸惑热恼,具足智慧清凉。 “菩提树”是佛祖释迦牟尼修行觉悟通晓一切智慧的树,傣族奉它为圣树。
2、大青树:又名高山榕、大叶榕。“高榕”是傣族原始宗教所崇拜的神树,建寨必须种榕树是傣族千百年的传统,榕树可独木成林,寿命极长,代表家族兴旺和事业发达,在海上观音前认植此树可庇佑子孙后代,功德无量。
3、贝叶棕:棕榈科常绿乔木,很早以前,东南亚人民就开创了用贝叶棕的巨大叶片来记录自己民族文化的文字,因此东南亚文化在历史上有"绿叶文化"之称。佛教上赫赫有名的"贝叶经"就是用贝叶棕叶片制作而成的。把剑形的贝叶叶片经过简单的加工:修整、压平、水煮、晒干,然后装订成册,用特制"铁笔"在上面刻写文字,然后涂上植物油,叶面上就出现清晰的字迹。现存百年之久的贝叶经仍字字清晰可辨。
4、槟榔树:棕榈科高大乔木,种子可入药,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是佛教植物中重要的五树之一,椰子喜欢人多的地方,会给人带来财富,椰子一年四季都结果,表示生命力旺盛,性格坚韧。
5、糖棕树:棕榈科高大乔木,糖棕也称为砂糖椰子,雌花结果,雄花可产糖;人们喜欢用小刀刻划花序,然后花序汁就会顺着刀子流向桶里,其汁液十分甜,像砂糖一般。一个花序可以产出4小桶甜汁液。糖棕的羽状叶片常年油绿,巨大而稠密,犹如天然的华盖,遮挡住热带炽热的阳光;又好似一支支绿色的大绿伞,给人们一片凉爽的绿荫,时刻庇佑着人们
六花:荷花、文殊花、黄姜花、地涌金莲(千瓣莲)、黄缅花、鸡蛋花
1、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睡莲科、莲属。莲花在佛教中是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比喻诸佛菩萨出于世间而清净无染无烦。性温,味苦、甘。功能祛湿消风,治跌打损伤、呕血。
2、文殊兰:文殊兰也叫秦琼剑、文兰树;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全株有毒,以鳞茎最毒。
3、黄姜花:黄姜花又名蝴蝶花、姜兰花。多年生草本花卉。入药,治胃寒腹痛、腹泻、食积停滞、消化不良、脾虚食少。
4、地涌金莲:地涌金莲又名千瓣莲花,为芭蕉科、象腿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5、黄缅桂:又名黄玉兰、黄兰。健胃止痛,治消化不良,胃痛。
6、鸡蛋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其花瓣洁白,花心淡黄,极似蛋白包裹着蛋黄,因此得名。可入药,药效:清热解毒,利湿,止咳。
佛,是梵语,用华语讲是最高的觉者。觉,觉悟。本意而讲,是觉知、明白。佛陀明白了世界众生、万物本性皆空、皆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任何善、恶之果皆是自己所造的业力所显。善、恶之因皆出于心。佛经上常念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就是以修心为总旨。心里怀有正确的观念,善于把任何事都能办好。否则便成恶事。简单地讲,佛是度化众生。修正心态不做恶事。才能离苦得乐。顺其自然、世界和平。人类才会得到真正的解脱。佛道,现在五大宗派,古代为十大宗派。不管是经书,焉如浩海,博大精深,总旨没脱离了心法。
黄大仙灵签第4签解签大全黄大仙灵签是民间信仰神明,追求神明庇佑的人会前去求签,求取签文来解答自己的问题。而第4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签...
观音灵签属鸡的人事业心很重,所以办公室风水对于属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讲属鸡的人对于自己的办公室是非常讲究的,在老人眼里属鸡的人在工作...
观音灵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