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巨变
扬州,大运河畔,是很早就有城池的地方。唐代已有“江表之毒”的美誉。尤以明清时期更为繁华。明代扬州府、扬州巡检使署均设在此处,市区两侧各有洪、游、府、振兴、靖安、刘、凤、大兴八大码头。商贾云集。两淮、四川的货船,在此转运长江。扬州的鱼、盐、刺绣等特产,也出口各地、沿海以至南太平洋。1777年,王亶芳《苕溪渔隐丛话》云:“惟扬州一市,舟船交错,来往甚繁,货流人积,量繁而市贾殷,其利不满于天府,挟财奴、利之徒,竟以为生计,举世愿往,自是其中大宾客,人不加费,误入其门,度日准足,示意而已。”
那时,扬州还有一种特产,是近今人们忘记了的——扬州文学。扬州文学作为江南文学,常常对南方文学起着宣扬的作用。那里从14世纪开始,就有市井诗士们说起诗来,创造了许多快乐而粗糙的,充满讽刺意味的形式,跟南方流行的文人诗很不一样,这是一种血气方刚的文学。扬州文学的特点就是自由、大胆和伴随着市井文化的。有关于风景的诗歌、趣味小品以及在商业文化的背景下诞生的刀笔文章。扬州文学家常常批判文人,他们通常不流于厕的唯美主义,而是表现时代与生活,赞扬日常的活力,憎恶社会的安逸。扬州文学是近代的、前卫的,丰富多彩的。
1982年夏天,我们一行人从北京出发,到达扬州这个“文化名城”,主要是想看看雪恨水的故居,并对其进行一些调查和研究,以期对中国古代女文豪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个城市里,我和一位姓李的同志,经常到古城区南门外的这家饭店吃饭,因为他的朋友当时就在这里担任厨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
风水故事
我们在饭店里就能够认出那位朋友。因为他给自己修建了“九星池”,即九条沟渠从房屋上直接流入池中,再循环流到房间中,形成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此外,他还养了一些鱼、蝌蚪和龟等,好像可以更好地向朋友们展示他的“丰功伟业”。
此外,每次去吃饭,他总是会给我们讲述他家旁边那座“独秀山”的风水故事。
原来,这座山也叫“真武山”,是扬州市东郊法螺村的一片小山,平日里就有不少本地居民爬山游览。但更重要的是,在当地,很多人还认为这座小山的风水将会主宰着整个城市,并且会影响到它的整个未来。
我还记得那位朋友说,这个地区的房地产商通过这座山的地理情况来选择建房的位置,以取得更多的好的风水。可是有一些开发商,并不相信风水这回事,在山上修建房屋时就违反了传统的风水规则,结果在后来就艰难地遭遇重创,甚至一度导致倒置的衰败。而另一些开发商则更加注意风水,即使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出售,他们所建造的房屋却有着最高的卖价。
那位朋友还透露,这座山的风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变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需要的不同的能量及精神力量。因此,他的房子也会根据风水的规则来进行精心的布置。
风水知识
风水在中国是有一段悠久历史的。自从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风水就成为了这个大陆上的一个独特的文化。而在明清时期,风水的实践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建设、寺庙布局、坟墓设计以及个人的住宅领域。在城市规划方面,尤其是扬州这样的商业文化城市,风水理论一直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
风水的核心理论在于它相信黄道带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波与精神场之一,这也使得风水理论关注到了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风水理论与现代的环境保护科学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对于中国人来说,风水的理论与其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天文学、气象、医学、辞书古籍等领域相互联系,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系。所有宇宙的事物就像一个独立的整体,人也是其中一部分,气场的运作是不可分的。
正是因为这种智慧的深入、胆识与想象力,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努力,才有了这样一个吸引人的城市,才能在文化、繁荣、商业、社会等许多领域都有如此的卓越表现。
所以,扬州人与那位开发商往往会认定这座山的风水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尊重这种智慧,以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加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