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天时者吉
(1)如所择的日课不犯冲破,兼得吉星普照,或得某贵格等。如果阴阳宅的本身符合风水的形法和理法,择日修造或安葬称为“趁旺得势”,顺遂吉昌。就好像阳春播种于沃土,天时地利皆得,只待秋之丰收矣。
(2)如果阴阳宅的本身不符合风水的形法和理法,择日修造安葬,则称为得天时而不得地利,先吉后凶之象。
(1)如所择的日课不吉,遭月破受刑,或病符临口,或凶星下垂等。如果阴阳宅的本身符合风水的形法和理法,此时择日修造安葬,因不得天时,在先期会出现一些凶象。
(2)如果阴阳宅的本身不符合风水的形法和理法,此时修造安葬则称为“病体遭凶”,灾祸连连也。因天时地利皆不得,日课的凶象会先显,后显地利之凶也,如寒冬播种于瘦土荒石,冬未过而种籽也僵腐,纵至阳春有发,然地薄无土而难成长矣。
这种情况宜及早修改之,不须待时择吉。因宅之有伤,犹如人体有伤,越早医治越好,免得造成更大病疾。如果等你择个吉期才去治疗,可能病已入膏荒,悔之晚矣。
(1)想修改某个方位来增加某些有利能量,此称为吉上加吉,对择吉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种情况既要求整体的日课无伤,更要求修方之位得日时的吉星、吉气,否则就达不到吉上加吉的目的。
(2)如果修方之位择吉不得良辰,反采凶星纳病气,则凶祸立现于眼前,虽后期的能量上升,但总是美中不足,各位需慎之。
阳宅三要“门、房、灶”,为什么灶的风水作用如此重要呢?灶为一家煮食物的地方,这个位置的风水好坏,直接影响到家人健康,家庭作灶需要选择吉日。那么,作灶如何择日择时,阳宅作灶秘诀是什么呢?我们马上为您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灶如何择日择时
正月:癸丑、乙亥、、戊寅。
二月:乙丑、癸丑、乙亥、、辛未、癸未、乙未、己未。
三月:甲子、乙丑、己巳、癸酉、甲申、壬子、庚子、癸丑。
四月:甲子、己丑、癸丑、乙卯,外辛卯、癸卯(《象吉》无卯日,另加甲申、庚申)。
五月:己巳、辛未、壬辰、甲戌、甲寅、甲辰,外戊辰、庚辰。
六月:乙亥、甲申、、甲寅,外戊子、庚申、戊寅(《象吉》无庚申,加甲戌)。
七月:己巳、辛未、乙未、壬子,外戊辰、庚辰、辛巳(《象吉》无辛巳)。
八月:乙丑、癸丑、壬辰、庚辰、戊辰、甲辰(《鳌头》无甲辰)。
九月:乙亥、乙丑、辛卯、癸丑(《鳌头》加己丑)。
十月:甲子、辛未乙未、壬子。
十一月:甲辰、甲申、壬辰、乙巳、庚申。
十二月:己巳、甲戌、甲申、甲寅、壬辰、庚申、戊寅、乙巳。
阳宅作灶秘诀
杨门天吉真秘诀,家宅灶位福禄全。
乾坤定位廿四山,做灶十二吉凶选。
地狱天煞及自吊,血财小人凶最专。
更有地绝不吉位,以上六灶煞气蹿。
若问乾坤吉灶处,天赐宝库是尺寸。
贵神太白天德转,福寿吉星细推算。
阳宅之食堂灶位的吉位有:天赐、宝库、贵神、太白、天德和福寿。凶之灶位有:地狱、天煞、自吊、血财、小人、地绝。阳宅之灶位有六吉六凶,是对阳宅的兴衰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按上例该民宅的食堂定在本宅的东方,火灶安在震卦方的乙卯位,称为“天德”灶门向西。这正是“有福之人寻天德,长发其祥凶化吉,财旺丁盛食禄够,添升高职不出七。”该灶位不但合乎古人安灶秘诀的“甲寅得财辰卯富”“向西烧火福绵长”等论说,而且也合乎杨公三元地理中的第二大理,向与灶为反夫妇法。该灶可称得上吉上加吉了。
作灶如何择日择时,阳宅作灶秘诀相关内容,就带各位了解到这里了。
在前面的篇章中,笔者讲述了风水择日中的年月日三者的基础知识,主要有三点要求:
天时自身的组合不犯诸般神煞。天时要与二十四山配合得宜。天时要与福主的年命配合得宜。这三点是择日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脱离了这三点因素,所择出的日子都是令人担忧与不放心的。有朋友认为犯煞的日课可于四柱中进行制化,或择一大吉星当值而解,或画一两张符纸进行镇煞,其实这些都是不明智的,唯在万不得已时才会采用的方法,因为心里是不踏实的。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择到诸煞不犯,且天地人三才配合得宜,因为无灾无难,平安才是褔。
在择吉的程式中,择时是的一节功课,也是天地人三才配合的一道关卡,只有时辰与其它诸多元素的统一配合下,才能体现出这个日课的最终吉凶亨咎。
一、主要忌时未说福前先讲祸,故择时以避凶煞为要义,后始能于凶煞之外择吉而用。
诀曰:一巳七亥时莫逢,二辰八戌定其踪。三卯九酉时休犯,四寅十申祸重重。五丑冬未忌,六子腊午穷。
注:本诀专忌阳宅,忌新建、入住、修门等阳宅用事。例正月凡巳时不可用于建房、入住、修门等,用之则犯灭门之煞,或病或祸,遇事不顺,忌之。
诀曰:子午卯酉日煞巳时,寅申巳亥日煞酉时,辰戌丑未日煞丑时。
注:本诀为阴宅专用,只忌修墓与立碑,不忌新葬和迁葬。
每日共十二个时辰,故时辰的忌用口诀不多,主要就这么两个。在用于阴宅的迁葬或新葬时,还有几个专门针对风水地师的忌用口诀,例“师天坑日、杀师时”等,凡择遇这种日时,地师宜走开回避,当然不择才是最妥当的。因今之时代,葬事逐渐衰微,故此两诀不再博出。
二、常用良时诀曰: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此是贵人方;时干配坐山,贵人应时来。
注:天乙贵人最为尊,为天时诸贵中的福星,也是风水择吉取命理神煞为用的一个特例。本法只限于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亥十个地支的坐山或修方用,例子山午向的修建、造葬,若能择于乙己两个时辰,又不犯诸凶煞,则此时往往有真贵人或吉象临造葬之地,颇为灵验与异趣。
诀曰: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此是贵人方。
注:以日干为体,取时支为用,例甲日见丑未时则为贵人时。贵人时犹如贵人降临之时,也吉时之一种,但力量已无法与贵人到山时相提并论了,只可作为择吉时的一种参考。
黄道名称:青龙、明堂、天刑、朱雀、金贵、天德、白虎、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共十二神。其中青龙、明堂、金贵、天德、玉堂、司命共六个为黄道,为吉;天刑、朱雀、白虎、天牢、玄武、勾陈共六个为黑道,为凶。
起黄道诀曰:子午加申,卯酉寅上寻;寅申子上行,巳亥居午;丑未戌上轮,辰戌还见辰。月上起日,日上起时。
注:黄道时也是一种吉时参考,每天共有六吉六凶,详情可读博文《日轨篇》。例子日,则从申上起青龙顺数,共得申、酉、子、丑、卯、午等六个时辰为黄道吉时。
以上的贵人时与黄道时,是目前各家通书常用之法,至于贵人到山时,那只是一种遇缘之作。除了以上三种吉时外,我国民间还有一些择时之法,例奇门遁甲,乌兔太阳经等等,而这些我并不采用,故在此不作评论。
至此,风水择日的功课,从年到时才算有了一个完整的过程。
三、《易》以择时,爻辨吉凶择时是天地人结合的一个步骤,纵算年月日择的再好,若与时辰的配合不当,其吉气之应也会大打折扣。当结合地利人物的因素,择到年月日时后,我们又要怎么才能知道这个日期的吉凶预言呢?又以什么为吉凶依据呢?这就得用到中华卜筮奇书《易经》。
天地未动为混沌之时,无有吉凶,故万事不动则不占;若有一动则阴阳分,阴阳分则吉凶有辩,故万事动则有吉凶贞悔;《易》为卜筮之经,为占万事吉凶之源,故占事之吉凶以《易》为祖。风水择日是种趋吉避凶之术,用事之期则是动气之时,气动则可一占,则吉凶之有预焉!我们若要预知所择日期与时间的用事吉凶,就得求助于《易经》的爻辞解说。
三才成卦法,是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进行有机组合后,构成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象,然后根据相应的卦辞爻辞去判断吉凶,再根据卦爻辞的吉凶去取舍与选时,有时候当天没有好的吉时吉辞,那就只能改日甚至重新择月,一直要让天地人三者成吉卦吉爻方可用。每门每派都有一定的传承秘密,以及不愿公示于众的原因,而三才成卦法正是我在择日博文中,需要保留的一项知识,故不会公示给大家。
有动则可占,占则有吉凶;风水用事正为一动,事动而占,吉凶预焉;风水择吉用占,乃为先占而后用,用之以待吉。
在梅花易数中,我们最普遍用到的是年月日时起卦法,亦把农历的年月日数相加组成上卦,再把年月日时数相加组成下卦,又以年月日时数求动爻,这样就得了一个卦象与一动爻。用梅花易数预测用事的吉凶,是现代人们预测的一种常用方法,不论嫁娶造葬、进仕出行等诸般用事皆可占之,且准确性奇高而为世人所乐道。万事以动而占,而我们择日亦可先占而待动,预吉待吉而用之,大妙!
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种以《易》爻择时的吉凶,是建立在年月日基础上的,风水用事的吉凶主要在于年月日,而后期的以易爻择时只是一种时辰的配合,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吉凶的主次搞颠倒了。
当我们选好日子后,亦可将当日的几个黄道吉时与贵人吉时进行组卦求爻,以爻辞之吉凶而去取用,求爻辞吉的时辰用之,将爻辞凶的时辰舍之,诚为择时之妙用,且用事之后,事物的发展往往会如爻辞所言。(注意:这里只看爻辞吉凶,而不用体用生克法,因年月日都是经过天地人配合后筛选出来的,与此时组得的卦象无生旺休囚的任何联系,我们只是求取一个的时辰配合。而且爻辞是最原始的吉凶依据,吉与凶没有众说纷纭的争议,全凭爻辞断之。)
例:假如择得某葬课为明天用事,亦丙申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丁卯),我们则可先将不能用的凶时撇开,然后优先以黄道时或贵人时进行组卦。
酉时为黄道时,又为贵人时,组卦得《同人》之初爻,爻辞曰“同人于门,无咎”,意思是没有害处,只属平平之时,故不用。卯时为黄道时,组卦得《姤》之初爻,爻辞曰“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蠃豕孚蹢躅”,辞中要求守正道才能得吉,乱动就会有凶,而且如母猪般徘徊浮躁,所有这个时辰不能用。午时为黄道时,组卦得《否》之四爻,爻辞曰“有命无咎,畴离祉”,意思是顺命而为,没有过失,大伙一起行动,可获幸福与达到愿望,说明这个时辰爻辞还算中等偏上,暂时保留。未时为黄道时,组卦得《干》之六五,爻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九五之爻,大吉大利,故择未时为用。从上面四个时辰中,我们就得到了未时组合时,若年月日能配合地利人和两者得宜,则未时用之则如飞龙在天,短期内则可见吉应,大吉大利。梅花易阵列卦之法,大家可去阅读《梅花易数》一书,因篇幅太大,我就不在这里复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