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括有关占风水、造园林,选墓葬等内容。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名士重视寻找好的风水坟地,大力布置,以增加自己的气运。下面将几个历代名坟风水案例。
张居正,明朝宰相,被誉为“天下为公”的明朝名臣之一。他卓越的才华和政治理念,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他的坟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是明代典制坟墓中规模的一座,墓地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风水方面,张居正墓被设计得非常精妙,其中又以大门和神道为最要紧。
张居正坟墓的大门是坟墓风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门要迎向好的方位,有利于家族的气运和子孙的发展,所以在选址的时候张居正墓就选了一个背依山的坡地,大门设在北面,与典型的明代坟墓风格相似,符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文化氛围。
神道同样也是张居正墓的重点,神道是从大门通向陵墓的小路,是相信阴阳五行理论的墓主人所特别注重的构建部分,神道的方位和朝向的取舍能够影响墓主人在阴间的气场。张居正墓的神道是从大门向西延伸的,神道左右两侧是石翁仲、石砚台等摆件,从而在神道上体现出了张居正的学问才华,显示出风水学的崇高艺术价值。
,中华民主革命的实践家和被尊为国父的历史人物,他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墓葬位于南京紫金山麓,东南向面向宝塔山和紫霄宫。在的墓葬风水方面,他的墓葬得天独厚,得到了他周围人的一致肯定。墓的大门也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墓的大门朝东南方向,疑为了旺夫之义,因为日出三竿表示万物生长,表示事业兴旺,一帆风顺;大门右侧为孔雀展翅,左为凤凰,削尖去浮夸,展示风神,寓意振翅高飞。
墓的外体,夹道边排放举世闻名的革命人物主题雕塑,有严重的复合型屏风作用,锁住良好气场。因此,墓可以说无愧于一个伟大革命家和国父的风水坟地。
郑板桥,是明朝末期至初期,画家、书法家之一,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书画作品。他的墓葬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与张居正墓相邻。郑板桥墓的风水布局不仅充满了他的书画艺术气息,而且依靠了地形地貌来布置坟墓,显得别具匠心。
郑板桥墓的大门面向正南,前有池塘,形成一道奇特的“水门”,大门左右两侧是狮子、石人等装饰品,增添墓葬气势。墓葬是考究的中轴对称式,由门厅、神道、石界三道墙衔接而成,形成封闭性空间,因厚厚的墙壁,在墓内十分安全,也给墓室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墓室前有一座小山,将墓室围绕起来,这样的布置就形成了虎踞龙盘的风水格局,将其四周完全封闭,保持良好的环境气场状态。从风水的角度来说,郑板桥墓可以算作苏杭派的代表,以藏、挡、聚、福,观点清晰而且贴近人性,是一颗历史文化的瑰宝。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一位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留下了许多千古之作。唐玄宗的墓葬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青龙寺塔庄山,这里地势开阔,气候温和, 与周围的山川水道天然构成了风水的环境配合,远远超过了其它同样有崇高地位的历史陵墓。
唐玄宗墓的整个风水设计是建立在轴线对称、三山环抱、郊野连绵这三大原则之上。墓葬呈壶形,山势高低错落有致,墓道曲折如长龙,巧妙地利用山、水、树、石、亭、殿等环境,将墓室封藏,更加体现了唐玄宗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华大地的治理思路。大量的生机勃勃的植物布局,再加上占地广、结构缤纷的墓室,使得唐玄宗墓是一个极其注重和谐与美的风水墓葬。
以上的历代名坟风水案例,每一个都充满原创性和艺术价值。这些墓葬的设计不仅注重气场能更好,而且注重表现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政治背景,在经过历史上的演变和长期的孕育之后,成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瑰宝。但对普通人而言,一个好的墓地不需要太复杂的设计,找到气场良好的地方,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坟地氛围,让墓主人安息的更加安宁和美好。